English

呼唤制作的“多媒体化”

2001-03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茹剑飞 我有话说

编者按:作为出版社与读者之间交流的纽带,我们很愿意传达双方的呼声。这期我们刊发的是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中学茹剑飞老师的文章,他呼吁出版社、教师等各方合作,制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。

现代教育手段中,多媒体教学是基本手段之一。

但当前的多媒体课件,大多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:

制作费时费力

有过课件制作经历的老师,都会深有体会,有时为了找一个素材,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,而编制课件流程、调试课件等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往往更多了,制作一个课件有时要相当于十几节甚至几十节的备课量。而作为任课教师,往往是课务繁多,这种课件制作,无形中是增加了工作量。而且,并不是每一个课件制作系统(如Authorware)都是能轻而易举让人熟练掌握的,也并不是每一位教师(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教师)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、掌握课件制作技术的。多媒体课件制作任务让任课教师担当,实在是一件费时费力费神的事。

电脑制作水平不高

由于大多数任课教师并不是电脑应用的里手行家,因此制作的所谓“多媒体”课件,并不是真正“多媒体”的。文字、声音、图片乃至整幅画面不能有机结合,师生互动性不强不说,即使是教师自己,也不能根据课堂实际,在上课时对课件内容进行补充、修改,连人机的互动性在大部分课件中也还是个问题。其次,由于大多数多媒体制作软件存在着要么应用难、要么制作出来不完美的问题,制约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。如Powerpoint、wps、word等可以制作课件,容易上手,但即使是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,也仍是达不到音、影、画、文完美结合的地步,大多数课件甚至被讥讽为是不用手工切换的“概念幻灯片 、“高科技幻灯片 而已。而Authorware、Di?rector等能制作出交互性更强、更多媒体化的软件,却由于教师制作时间有限、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等原因而无法制作出让人叹服的课件。至少,以我管见,还没有见到过迪斯尼三维动画电影级的课件。但想想吧,迪斯尼三维动画是在如何魅力无穷地吸引着我们的学生!

使用效率不高

教师费时费力制作出来的课件,大多只为了上一堂汇报课、公开课或评优课(实际上也以这种现象居多),投入与产出相比,浪费是如何的巨大。更有一些课件,或为条件所限,不能制成CD-ROM,或是教师保守,不愿被同行甚至同事使用,或遭一场病毒清洗,等等,能够传播、能反复在教学中得以使用的情况还不多见。这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。

因此,我们有必要呼唤多媒体课件制作的“多媒体化”,即由出版社、专门的多媒体制作公司介入教师的课件制作领域,如拍电影的编剧、导演、摄影、音响等各有分工一样,使多媒体课件制作中,教师成为“编剧”,出版社成为“导演”,专门制作公司成为技术制作中的“摄影”、“音响”等人员,多媒体合作:

出版社必须要介入

出版社负责策划、广告、课件的组题与出版销售,这样才能避免课件制作与使用中的浪费现象。现在也有一些出版社出版的课件,如科利华、翰林汇,但我认为,这些课件由于追求内容多而全,使得真正利用到课堂上的价值不大,而且也存在着制作时声影结合不强、多媒体化水平不高的问题。我的设想是,由出版社策划到不同学校、组织不同老师提供同一课题的教案,按教材单篇篇目、章节制作CD-ROM,一张光盘中包含数个同一篇目、章节的教案,那么,对于使用者来说,一盘在手,同一课题就有多种教案可供择用,而对于想制作课件的老师来说,一是不用费时制作,二是课件可以起到最大限度的使用率。出版社出有文字形式的教案集,那为什么不能出光盘式的“教案集”呢?

课件制作必须是专门公司

多媒体课件必须由专门的多媒体制作人才来完成,这样才能避免课件制作的费时费力与低水平现象,才能解决课件的交互性差、吸引学生程度低等现象,并且还能减少课件中的BUG。我看到过的公开课上,由于操作(制作?)失当而教师手忙脚乱不顾学生、只顾电脑的现象已非一次,让人大跌眼镜。

教师提供课件制作脚本与监制课件

不是说教师不需要掌握电脑技术,而是说教师不应在技术细节上花费自己的教学精力。教师可以备出文字教案,再由出版社组织,交由制作公司去实现技术上的“多媒体化”,在制作时,教师再负责监制,使教案按自己的设想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中。这是教师扬熟悉教材之长,避技术缺乏之短。

作为教师,我深深地感到现在的“多媒体”课件制作要“多媒体化”,因为,各干自己熟悉的事,才能干得既有效率又完美无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